点击次数: 777 更新时间:2011-06-17
本科生负责评阅高考试题,让高考评卷的严肃性遭受极大破损。高考不仅关系到考生个人前途与家庭幸福,更维系着国家选拔人才的责任使命,对这样的问题缺乏严肃对待的态度,无疑让人对高考公平与公正产生极大怀疑。
现在该评卷点已进行纠偏,停止让本科生继续评卷,组织评卷教师全部重新评阅,并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但是,这起由“网络报道”浮出水面的高考重大违规事件,无疑又提醒我们,这种行为会不会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呢?毕竟,这既不是来自于制度发现,也不属于相关部门监督结果。由此,我们不禁要问,当前对评卷老师的资格审查,到底是否通过程序正义来进行制度保证呢?
真正决定高考评卷资格的,应该是文化与知识,而不是学历、职称、关系等非专业因素。这些年,一些地方考试院对高考阅卷老师资格提出很多要求,有些地方甚至要求阅卷老师必须是博士学历,来希望增加评卷的公信力。对于强调知识与技术的学科来说,这些评卷老师可能会有利于提升质量。但如果把他们推到高考作文阅卷平台上,即便是博士,也未必能够胜任。毕竟,学历并不能代表他们就具有满足现代社会对多元价值需求的思想文化,这样的群体甚至可能陷于偏知识轻文化的误区。
本科生是否能够参加高考阅卷,也绝不只是简单的能力问题。比如,此次西安外国语大学评卷点让本科生负责评阅的,主要是客观性较强的试题,即一些选择题、单词拼写以及填空题。只要有点相关常识,就不难理想,本科生其实是有能力完成这类试题评卷的。公众质疑本科生参与高考评卷,说到底,也并不仅仅是在质疑相关能力,更重要的是,这起事件让人们看到高考评卷存在着可怕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是在公然践踏相关制度。当高考评卷不能够获得制度公平的保证,不论是谁来评卷,恐怕都会在人们内心传染上强烈不安的情绪。
不必讳言,高考评卷牵扯着特定的名利博弈。现在很多地方选派高考阅卷老师,都是在以“荣誉”或“福利”的名义来馈赠给一些教师。比如,每年有很多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他们自己甚至连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写不出。很多来自高校的高学历阅卷人员,甚至只是把阅卷工作当作一次挣钱机会。此次本科生参与高考评卷,背后同样关联着相关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只是以利益与荣誉的思维来界定高考阅卷资格,就势必会极大损害高考评卷质量。
回过头来看,各种损害高考公平的行为,不论是层出不穷的高考舞弊,还是年年依旧的阅卷问题,说到底,都是因为没能将相关利益博弈置于制度公平与正义的轨道上进行,没能将高考评卷工作处于更加透明机制之下,接受公众更为广泛的监督。从这个意义看,更应该把本科生评卷视为揭开高考评卷的一个盖子,来探查一下,到底还有多少不严肃甚至是违规违法的高考评卷行为在破坏程序正义,进而梳理出一种更加透明与公正的高考评卷的制度流程。